從福建炒麵的名字看,想必是由福建而來,但似乎現在多在吉隆坡更流行。在澳洲這邊上的館子,無論是馬來餐廳,中國或台灣的館子,點的福建炒麵,總是黑漆漆的,看上去還以為是很鹹的麵條。
到網上搜一搜,喜見名食評家蔡瀾在他的部落格中,也有提及福建炒麵:『另一種福建炒麵也是一個例子,它和吉隆坡那種炒得黑漆漆的福建炒麵又不同,是白顏色的。』言下之意,原本的福建炒麵不是炒得黑漆漆的,這是後來的演變版本。基絲汀可未嘗試過白顏色的福建炒麵。除了顏色不同外,味道又有什麼分別呢?
不管怎樣,自家煮食就有這方便和自由度。忠於原著也好,跟潮流 fusion也好,最重要的是,吃的人覺得好吃。煮的人,覺得易煮,就是了。
千萬不要問基絲汀:這是否正宗的福建炒麵?哈,我買下來的麵,包裝封面上寫著『福建炒麵』四個大字。煮的方法是見菜拿菜,見麵就去炒。不喜歡顏色黑漆漆的,更不喜歡油膩膩的。做了這個菜肉均衡,自由發揮的福建炒麵給家人當午餐呢。
Read More
到網上搜一搜,喜見名食評家蔡瀾在他的部落格中,也有提及福建炒麵:『另一種福建炒麵也是一個例子,它和吉隆坡那種炒得黑漆漆的福建炒麵又不同,是白顏色的。』言下之意,原本的福建炒麵不是炒得黑漆漆的,這是後來的演變版本。基絲汀可未嘗試過白顏色的福建炒麵。除了顏色不同外,味道又有什麼分別呢?
不管怎樣,自家煮食就有這方便和自由度。忠於原著也好,跟潮流 fusion也好,最重要的是,吃的人覺得好吃。煮的人,覺得易煮,就是了。
千萬不要問基絲汀:這是否正宗的福建炒麵?哈,我買下來的麵,包裝封面上寫著『福建炒麵』四個大字。煮的方法是見菜拿菜,見麵就去炒。不喜歡顏色黑漆漆的,更不喜歡油膩膩的。做了這個菜肉均衡,自由發揮的福建炒麵給家人當午餐呢。